Monday, November 20, 2006

借書記

(一)
昨天到九龍公共圖書館借書(以前叫九龍中央圖書館),經過了大裝修一切都不同了。可能因為書種多了,放在架上的書明顯地少了,有不少書放了進書庫,要向職員查取。我想找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姑且叫下冊)就是這情況。只是一個要求就反映了公共圖書館的老問題。原來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只要是同一系列,索書號碼就會相同,結果是20冊的《資治通鑑》,書脊上的索書號是一樣的,連v.1,v.2都沒有列明。我昨天找的書有不同出版社、不同出版年份,此外書分為1949-1966和1966-1982兩冊,索書號居然完全一樣。結果是:雖然我已寫明出版社、所要的冊數,又在工作人員的電腦中指明那一本,但有關人員拿了一本上冊給我……唉!只要在索書號的安排上加一點改善,已能防止這次錯誤,也方便了員工的工作。

當局花錢花心思把圖書館裝修得更整潔、更美觀,為何不會花點時間改善最基本的問題:書籍的整理?給人「捨本逐末」之感。更大的問題是,在政府上下和大中小學校近年的多種舉措都給人同樣的感覺。

(二)
在圖書館看到一張宣傳單張,說圖書館舉辦甚麼「顧客茶敘」讓顧客提出意見 / 不滿云云。圖書館是殖民地的善政,也感謝特區政府保留此遺風,讓我除了交過期罰款外,可免費閱讀不同書籍。既然沒有甚麼錢銀交易,又為何是「顧客」呢?我是一個「讀者」,不是「顧客」。或許當局會說你們交了稅使圖書館得以運作,而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也不限於借還書籍呢!
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理應是全港市民,那管是領綜援都可在這兒自由出入和借出資料,有甚麼顧客不顧客呢?不過,我一時間又想不出甚麼較恰當的詞語代替「顧客」。這或許是我的語文不好,也可能是當社會一切關係商業化和企業管理化後,相關的修辭為我們的語言設下了邊界。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就簡單改作「讀者茶敘」吧,詩意一點的話,喚作「書香雅座」也不錯。

梁巔巔 said...

(一)

陶傑條友成日講 o既~ 此乃中國人之劣根性.... 差不多先生嘛.

(二)

原來自97後, 香港政府退步的不只是英文, 還有國文. 點解會 o甘?!

另外, 有一次, 我在中環大會堂的圖書館問一位職員, 有沒有我想要的一本書, 他查過後說沒有. 然後我問那其他地區, 比較大間一點的圖書館會不會有, 他竟答道: "這間最大的喇!"

XQYZ#%%!XXQYYZ%!!X

Kineyi said...

問題出於有經驗的Librarian又很懂cataloguing的人愈少!政府重視reference service and public programs(因要見人)?忽視後排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