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2, 2006

刁民憶昔

我很明白中央政府為何要香港搞甚麼心繫家國,因為香港被收番近十年(有關收番與回歸的分別,可參考黃子華《秋前算脹》vcd),我自覺是香港人,而且是英屬殖民地香港人。如果香港多幾個如我一樣卻比我醒目億倍的刁民,中央都幾煩。

基於這種心理,加上我算是殖民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出世已有麥sir照住),我對殖民地時代有偏愛的。我有時會想,如果香港沒有港英時代,2006年的香港會怎樣?我可能會懂得普通話,不像現在學極都學不會。假如20世紀90年代後,深圳和上海的經濟都有長足發展,香港經濟應該都會不俗,甚至比現在好;至於法治廉潔就心照不宣了...........會少了些甚麼呢?

應該最少有兩項東西是不會出現的:一是郊野公園;二是中環海傍。
一.

早一兩年的報刊曾說,每年不少日本人特意到西貢遠足;甚至有外國人說香港是好地方,因為加勒比海海灘的景色與西貢大浪西附近的海景沒有兩樣。假如香港一開始就是「特區」,全港郊野公園即變成官商交易公園。市民只要以9000元呎價,購入「屏風天下」即可日夜欣賞西貢海景;付上若干億即可擁有只有八座的「八仙皇府」和私家路乙條,八仙嶺為你和其他七位住客所佔!

五十至七十年代政府出版的年報,每年都會有些郊野相片,而且不時都有英國皇室成員、甚麼國會高官來訪遊覽郊野公園的相片放進年報,港督也愛行山就更是廣為人知,或曰「宣傳?!」,吾曰「但你見過江總溫總行山?」或曰「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過行晒!」吾曰「無話可說」。的確是宣傳,但也叫品味!衛奕信的施政報告說過甚麼,很多人都忘了,但我們都記得他每逢假期都愛輕裝上陣,「微服出巡」,不是巡察地產商的偉大建築,不是品紅酒,而是迎送每位香港市民都可享受的清風和藍天,親近香港的草木。老董呢?除了傻兮兮和「膚淺」,他有甚麼正當嗜好呢?

二.

昨天中環天星碼頭完了。天星碼頭附近不是甚麼IFC,而是大會堂,不遠處有個遮打花園。這些地段座擁無敵海景,特區不把它放進李先生的口袋才怪。

我不懂甚麼城市規劃。但簡單地看,小時候碼頭一邊是大會堂,另一邊是巴士總站(那時未有交易廣場),這種規劃把大會堂置於交通中心,似乎要讓人知道這是市民的大會堂。同時大會堂沒有被車水馬龍的熱鬧吞沒,因為它被遮打花園的閒適和最高法院的莊嚴包圍,另一邊有維港的海景,這使它在多年後的今天,不用有與巴別塔相爭的高度(雖然它落成時已算很高的建築了)也不失氣魄和風範。這種想法是否正確我沒有考究,但特區政府就絕對是想也沒有想。

我雖不是港島人,但小時候家母住港島,我居於住處在九龍的外婆,每逢五六日就回港島。每次都會乘小輪到中環。依稀記得到了中環,家母有時會帶我到大會堂的圖書館看書和借書。兒童圖書館的樓上是成人圖書館,當年的成人圖書館規定只許十多歲以上的人進入(好像是14歲)。有時我偷偷進去,看著那些字排得密密,紙頁厚厚的書,心想我何時才能讀懂這些書。

殖民地沒有甚麼的好,但總給了人一點希望。

2 comments:

梁巔巔 said...

很不想這樣說, 但事實確係如此. "殖民地沒有甚麼的好,但總給了人一點希望。" 同意.

殖民政府就算點起樓點填海, 都有規劃, 並規劃得好好.

自己中國人香港人呢, 唉, 不知所謂. 真奇怪, 香港是英國狗的殖民地而已, 他們也懂得珍惜, 為何身為香港人的那些狗官卻不懂?!

唉, 水準級數問題.

P.S. 講講, 遲 oD好似話連大會堂都會郁! 唉....

狗官, 無良財閥!

Kineyi said...

殖民地沒有甚麼的好,但總給了人一點希望
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