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09, 2005

中華書局

一直都不太愛到油麻地的中華書局,一方面是它的位置離旺角樓上書店區較遠,在旺角已「滿載而歸」又怎會再到「遺世獨立」的中華呢?更重要的是中華書局的文史書籍擺放雜亂又永無新貨,使人沮喪。

早前路經中華,發現中華書局二樓給開闢為「人文科學專門店」,我立刻「登門造訪」,真的眼前一亮:一派中國式的擺設、仿明式坐椅、播放清雅的中樂。最重要的是室內設計大為改善,空間感大增,讓讀者可自由地賞書,不像以前,書櫃矮而密,使讀者常說「唔該借借」。

不過,選書才是書店的主角。這個「人文科學專門店」以售賣中國文史哲和其他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書籍為主。我只對史部有皮毛的認識,觀其史部選書就新書(或近幾年出版的)都算齊全。但是問題亦在這兒。既然有心辦一文史圖書中心,為何只有新書呢?為何不為讀者「入」些80,90年代出版但現在已少見的著作呢?特別那個年頭的史學譯作,例如馮兆基的《軍事近代化與中國革命》一類,還有一些少見於世的古籍注本,如郭化若注的孫子。名為「人文科學專門店」,為何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著作是少得這麼可憐?為何西洋及別國史的著作亦只是聊作裝飾(星光商務比它還要多)。

另外,這專門店也免不了一般鏈鎖書店的毛病,就是店員或把書分類放架的工作人員並不懂書,又或者他們的學識比我還差。我已見過不知多少間書店(包括這專門店)把大陸學者江沛著的《戰國策派思潮研究》一書放在先秦/秦漢歷史的部分,大概是把「戰國策派」誤認為與先秦史籍一類吧。林同濟、雷海宗諸公見之,或會哭笑不得。

專門店也設有英文書書櫃,有些新書,可惜選書不見精采,給人一種以前的貨去不了,現在再放這兒買的感覺。別的不知,但就中國歷史而言,我總覺得本港的商務中華三聯都未能給讀者了解到國外漢學研究前沿的感覺,但我們仍叫它為「專門店」。不過,這個也不能奢求:星光商務初開時入了一批較冷闢的美國漢學著作,本本好書,可惜題材好偏,而且本本好貴,結果自然是「貨而不售」,一年後半價/幾折出售(但仍是好貴),我執了本Charlotte Furth 的Flourishing Yin。此後,除了本港大學出版社的英文漢學著作外,鮮見她入外地貨了。

我聽人說法國有些書店幾層樓的,只買哲學書,又有人說外國一些小書店的店主對某些課題的書目可以侃侃而談。我不喜歡店主/店員對我太過熱情,只希望在我付款時,店員會對我說「你為何買這個版本呀,這個注本更好呀!」又或者「看過這本前,應先看這個喎」又或者只要交換一個眼神「噢!識貨!」。遇過嗎?遇過,但那些書店都執了笠........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昨天路過中環舊街市旁邊的那間三聯, 原來也裝修好, 頂層耳目一新, 內地版的社科文史類書種頗為豐富. 但都是新出版的多, 八九十年代的書越來越難找了. 現在的書店都這樣, 舊一點的書, 不知是堆在倉底, 還是都退回出版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