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5, 2012

rock and roll的人

Rock & roll是甚麼?我不太聽的,所以不太清楚。那麼Rock & roll的精神又是甚麼呢?我更不清楚。但最近「天與地」給了一個說法:



「來來去去都是那數句不難說的話:獨立的精神抗拒建制、自由、愛、勇往直前,其實何止係Rock & Roll ,乜我地做人唔係本來就應該係咁既咩?」

假設這說法是對,那麼甚麼人是最「樂與怒」呢?應是一些在樂壇不太出名的人,例如曼德拉。


早前讀過一本書,名為The State vs Nelson Mandella: the trial that changed South Africa。這本書記述1963至1964年Rivonia Trial的審判經過。當時曼德拉等人已積極參與非洲人國民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以各種方式使南非白人政府結束種族隔離政策,甚至在曾組織「國家之矛」計劃武力抗爭。南非政府於是在Rivonia一個農莊逮捕了曼德拉及其「黨羽」。這本書的作者是曼德拉的辯護律司,他在審訊結束後,在1965年記下其中經過,並交友人潤色,減少其「法律味」,使之可讀,待至本世紀才出版。


老實說,或許因我對法律程序、南非歷史沒有認識,看起來是有點吃力。另外,內容很多是一場又一場的冗長問訊,其實是幾乏味的(不要期待像看戲般),所以當我看了幾十頁就有放棄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本着「一番見識」的心態,把它看過一片。在書中,可見很多司法上的不公義,南非政府為求使曼德拉等人入罪,不惜做證據、以無限羈留威迫證人、買證人等。不過,南非政府其實是很難輸的,因為曼德拉早已決定認罪(但記憶中他否認自己是共黨和已進行武裝活動),即使會被判死刑。在答辯時,他不作自辯,只顧宣講自己的政治宣言。他與其黨羽亦不供出其他涉事者的名字。他是否真的這麼「樂與怒」?(通常總會有一堆著作指出這類人的真面目是如何如何。)唔知,但單憑本書內容打個六折,都很利害。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辯護律師團的「團長」Bram Fischer Q.C.。他是極優秀的律師,共產黨人,反種族隔離政策。他原本打算離開南非,但得知曼德拉等人被捕後就拔刀相助。可是,在他計劃為曼德拉計劃上訴期間,被南非政府以加入南非共產黨為由逮捕他,餘生都在獄中過。1974年他在獄中病得不似人形,1975年才獲準在其兄弟家中house arrest,不久死去。

從這本書有幾件事頗值得記。一是作者指作為辯護律師,最怕遇到的控方證供,不是全真,不是全假,而是有90%真,卻有關鍵的10%假。二是為甚麼南非政府會知道曼德拉的藏身處,是個迷;但很有可能是美國CIA、英國MI5給資料南非政府,因為曼德拉一直被認為與共產黨關係密切,甚至是黨員,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這個「疑似」共黨人和相關組織必須受打擊。三是Rivonia Trial 出現後,國際輿論已視之為大冤獄,連聯合國都通過遣責,英國大使亦開聲(真係神係佢鬼又係佢),南非政府受到不少壓力,作者認為這是曼德拉及其黨羽不被判死的原因之一。這說明了一些大國這麼怕人「粗暴干預內政」的原因以及「粗暴干預內政」的作用了。四是一些國際抗議南非政府的方式幾有趣,如倫敦大學學生為表聲援,選曼德拉為學生會主席,不知劉某、艾某有無當上哪間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呢?

1990年,曼德拉獲釋,後來的事人人都知了。Rivonia Trial的主控官叫Percy Yutar,他極支持種族隔離,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地要煮死曼德拉等人。曼德拉當總統時,卻請他參與就職禮,又請他一起食飯,又在公開場合與他握手。南非政府亦不追究他及其他人的種族隔離罪行。Yutar倒是幾禮義廉,話曼德拉與我握手是「proof that he bore no responsibility for apartheid oppression」本書作者曾問曼德拉為何要寬大若此,曼德拉話「in reconciling the different races in South Africa, he could afford the luxury of revenge」。可以話曼德拉做戲,但實在不是人人都演得到。假如1949年姓毛的會做這樣的戲,說這樣的話,會是多好。



後記:雖說我不太聽rock and roll,但Beyond的歌卻是伴我走過預科(之前很少聽歌)和以後的歲月。雖然不是甚麼忠實歌迷,但那時的WALKMAN內的「樂與怒」卡式帶總是天天聽,聽到「倒背如流」,現在偶然聽「抗戰二十年」、「不再猶豫」,都感到血脈沸騰,聽「灰色軌跡」總是低頭不語。近年不斷聽到三子不和的消息,最近的甚麼周刊又再作「跟進」,每次得知這些消息都覺得很可惜……看完這些報道,不知為何,我想起「rock and roll精神」,想起「光輝歲月」,然後回想這本讀完不久的書,於是有這一篇小記。


此情不再?!


很感人。可惜詞只說「我」,不是「我們」。

7 comments:

一舊雲 said...

我以為搖滾還有反叛
突破舊有的框架
夢與理想
還跟年紀有關
不管怎麼否認
年紀大了
就是很難搖滾
——可見靈魂是多麼容易被污染
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梁巔巔 said...

玩 Band 聖地, 香港仔的 "蒲窩", 都玩完了! 香港, 呢 oD地方邊有音樂~ Chok 音就大把!

樂遊 said...

果首野....真係好「西」

一舊雲 said...

好耐無更新啦

小小提議
可唔可以加返個手機版呢?
有時用電話看很不方便

樂遊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樂遊 said...

雲:
原來好似可以搞個「移動範本」。剛搞了。但唔知有無效果,因我用的不是smartphone

一舊雲 said...

先祝你龍年快樂,過年嘛,可以暫且忘記那些不愉快的氣氛。

剛試了一下,移動版沒問題了。你不用smartphone,因為夠smart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