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7, 2006

政治家是怎樣鍊成的

GST鬧得滿城風雨之際,曾爵士突然推出措施培訓政治人才。建議在局長以下設副局長和局長助理,開放給政黨、學界、商界等人士加入:副局長負責以政治考慮角度為局長提供意見,協助局長訂立政策目標及優先次序、出席立法會會議和跟議員聯繫等,並在局長缺席期間代理其職責。局長助理主要執行較一般的政治工作,包括擬備政治性的發言及演辭。

讀著有關報道的同時,我從維基百科中找到世界上有一個人有這樣的履歷。

BA major in modern history (Oxford)

1966-1974desk officer of the Conservative Research Department

1974-1979director of the Conservative Research Department

1979-1992Member of Parliament

1986-1989Minister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 at the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1989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

1990Chairman of Conservative Party

1992Hong Kong Governor

這個履歷的持有人名叫Chris Patten。我相信無論稱他作肥彭的人也好,指他是千古罪人的人也好,都難以否認他是一個「政治人才」(我會叫「政治家」)。曾爵士應該看看他的前老細的履歷,想想真正的「政治人才」是如何鍊成的。

肥彭唸完書加入了保守黨,進入保守黨後不是立刻參選,而是在研究部做個「行走」。幾年間,他要對各種範疇的問題做研究,提意見、想策略。當了「研究部行走」8年,口舌便給的肥彭做了研究部主管,然後開始參選國會議員─走出來成為國民所認識的政治人物。我們可以想像整個研究部中有一大堆如肥彭般的「行走」,他們都是牛劍畢業,算是一時的精英,有政治理念,政黨把他們收進研究部,由低做起,從中去蕪存菁。這個研究部既是政黨的人才庫,也是有志從政者的訓練場。他們不需要考慮甚麼「政治責任」,因為這種責任不是任何人都負得起。肥彭醒醒目目,也當了8年「研究部行走」和5年「研究部主管」,合共1213年才參選。假如說唸現代歷史也是某種政治人才的培訓,他的培訓期長達1516年。

政治家的培訓理應是政黨的主要工作,但因香港政治「變態」,所以由政府越俎代庖獨力負上這個責任。但是若與肥彭所受的訓練比較,我們就看到香港的訓練計劃的可笑!首先,人家是由低做起,從基本的政策制定、策略開始作長期學習;香港卻是「從高開始」,一個政治助理的人工比公務員體系的副秘書長還要高,另外政治助理、副局長和局長的升遷關係也欠清晰,會否一入局就當副局長呢?再者,在不知何時才有普選行政長官的前下,「副局長」有機會當行政長官嗎;在行政主導的原則下,當上局長 / 副局長,幹嗎要去算立法會議員?當別人是可長期靜心受訓,我們一入局「受訓」就要擔起政治責任,隨時下台,這種訓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呢?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說保守黨的研究部是一個人才庫,一邊訓練一邊物色人選,「分散投資」,特區政府的人才庫又在哪??政治助理也只有一人,地位殊重,把資源集中訓練一人?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天真的想法。別人是從廣至專,但我們的計劃是一開始就進入某局當個副局長,「由專至專」。別人以大選作為優劣的判斷和人才的目標,我們又以甚麼標準選人?或許就如明報社論所說變成商界與選委會插旗場所

政府指出「開設副局長和局長助理職位,除支援局長的工作,亦可以培訓有志從政之士,將來他們可以參選議會或晉身局長」其實,培訓最重要的是導師。假如「導師」是戴卓爾夫人,是肥彭,是丘吉爾,甚至是毛澤東,那管制度如何不濟,那管只能當一天副局長,相信人們也會爭相「受訓」。然而,那些局長真的是「政治人才」嗎?要受何志平之流培訓嗎?倒不如花點錢到油尖旺找個順眼的給自己「陪『訓』」好了!

朱利亞尼在《Leadership》說他認同共和黨的理念和政策,所以入黨,所以支持布殊;相信肥彭在加入保守黨時,對該黨的理念也有一定的認同;上世紀40年代一班傻仔去延安支持中共也是由理念出發。縱然現在已是資本家可以入共產黨、Tony Blair領導工黨的時代,我仍相信政治是需要一套理念為基礎。局長生涯或能培訓出面面拘圓的聽話官僚,但政府能賦與他/她一種政治理念、一種政治價值觀嗎?政治可以是一句口號,也是一種理念、一種視野;政治可以是一時的權謀,也是一生的志業。自稱政治家曾爵士正在把政治「矮化」,把制度「簡陋化」!

話分兩頭,政府這種構思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有怎樣的對手就會發怎樣的招數!

民主派認為這是「為民建聯『度身訂做』、是政治分贓」─本能地高舉門戶之見的大旗,沒有考慮政策實質問題的動機;假如預埋你們一份就無問題啦?!

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表示,未決定是否支持這個建議,擔心會架床疊屋,未必有利提升施政效率─由management traineeCEO的工作當然「未必有利提升施政效率」啦,廢話!

自由黨則認為政府在加設政治任命職位後,應削減高級公務員編制─為甚麼要削減高級公務員編制呢?從行政效率作考慮?從公共財政作出發點?語焉不詳就扮有point

三大政黨就是不質疑這種「培訓」機制是否有效,是否合理……他媽的!

後話:昔日的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議員是立法局議員的先修班,從地區民政事務作起點,政治責任也較輕,怎說也較現在的建議合理!政府不敢勾起這方面的「回憶」,政黨卻對此隻字不提……掉那星!

3 comments:

Kineyi said...

i have a quick look at some of your articles, hey, you are quite familiar with the government issues, political science and history. good punch!
Cutting the budget to feed shoe-shining ppls and hiring stupid consultants--this is our government.

樂遊 said...

只是東拉西扯而已。不敢當是「familiar with」最多只算是「interested in」但沒有下過甚麼功夫。

sc said...

痛快,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