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9, 2008

旺角城市中心11樓

如果一個人常常買書,有甚麼辦法使他不買?很簡單,把書店執掉即可。

旺角城市中心11樓的文星書店是我常去的地方,常去的意思是我差不多每星期都會去,最忙碌的日子也會保持半個月或一個月去一次,我差不多視之為「行宮」。雖然,我不是每次上去都有幫襯,但我對它的經營算是盡過綿力。

早前文星大減價,已傳出結業消息,6月23日明報副刊更有專文報導此傳聞,報導說「『文星結業』的猜想,後記者查詢時,職員表示只屬誤傳」。幾年前,文星老細在同一層搞多一個專賣醫藥、遊藝書籍和健康食品的branch,後來也是以「要地方唔要貨」減價作結。今次到了正店也是如此,大約在六月已不見有新貨上架,然後有一批陳年舊貨出現……整個月沒有新貨,價錢又減得多,我已心感不妙。上星期上去,關了門,盤點云云。今天上去,開門了,仍賣貨尾,但看檔者居然是9樓博學軒老細,原來門口文星書店已被一張卡紙蓋住,卡紙寫着「博學軒特賣場」……真的只是清貨,不是結業?!希望如我估股市般,完全差錯吧……

很多人都說文史哲書店很難在香港生存,其實我一直主觀地覺得史部書籍(不是一口氣讀完日本史那種,而是學術專著那一類)的生存空間比文哲更細。文、哲(包括一些文化研究)雖云小眾,但讀者似乎比史部的多,認識的人亦似乎相對地多。我相信聽過Charles Taylor、余華、董啟章、莫言、黃碧雲、Richard Rorty、Derrida、Adorno、洛楓、劉禾、牟宗三、梁嫩溟等等等比聽過周藤吉之、Benjaman Elman、Phillipe Aries、Martin Gilbert、何炳隸(讀史閱世六十年出版前)、鄧小南、寺地遵、杜正勝(完全變成仆街走狗前)的人多。Richard Rorty逝世還算有人提及,但有人知道堀敏一也歸道山嗎?我們偶然會聽見文化人談談拍拉圖的理想國,講講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經驗,但很少聽見人談論陳寅恪的關中本位政策的特色,不會討論黃永年對陳寅恪見解的修正,不會想想楊國忠迫哥舒翰迎擊安祿山的苦衷,當然更不會理會Lawrence Stone對近世英國性和婚姻的研究及其不足。寫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在香港有很多人談及歷史,但真的把它視之為一種直得深入閱讀的學問的人其實不多,甚至比「文」「哲」者少(當然,從網絡上,我知道史識史學卧虎藏龍者亦不少)。總之,我主觀覺得歷史學術著作比純文學或哲學(包括文化研究)更少noise和清寂。

幸好以前有學峰、藝林和文星不斷輸入歷史學術書籍,滿足我這類或許是小眾中的小眾。後來,學峰和藝林早已結束,剩下文星,後來有些外來者加入這個小「戰陣」,但總不長久。雖然商務、中華等店都會賣這類書,但定價較高,入貨的速度和種類都不及文星(老實說,我覺得文星入大陸的社科書籍譯本比商務、中華更齊更快,我不少社科書的中譯本都是來自文星的)。然而,現在似乎文星都要結束了……留在城市中心內的書店都有點七零八落之感,下次又會是哪一間呢?

聽聞以前有個社會學導師問學生知否文星書店,學生大多不知,他便說「這麼好的地方都不知?!」今夜我離開這個好地方,走出城市中心,真的很茫然、失落和感到有點寂寞……

補記:剛從網上看到原來生果已報導了文星結業,只是我沒有看到.........不單書店沒了容身處,就如自己也流落街頭役,很沉痛。




我的文星卡,今年8月11日到期,可惜再無續證的機會。



文星卡正面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聽到文星可能結業的消息很驚訝。

前陣子收到減價電郵上去打了個轉也沒在意。

雖然較多去博學堂和新思維 (大陸),並不常到文星,但仍是感到很可惜的。

梁巔巔 said...

香港, 剩下的, 都是一堆漂亮的, 大眾化的 "廢墟".

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