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運動88周年。往年通常都會有些機構搞些調查,說有多少中學生不認識五四運動,然後有些文人或教師說甚麼要加強中史教學云云。為甚麼五四是需要認識?我們為甚麼不以人們不知康有為公車上書是假的為不足,但以不識五四為憂?另外,我們要人認識五四的甚麼?
其實我對五四運動的認識只有中學程度,姑且抄下黃仁宇的解釋,聊備一說。
讀者可以想像中國是一隻潛水艇夾肉麵包。雖說皇帝這一職位已由1912年取消,科舉考試也於1905年停止,社會之改造卻仍未開始。迄1919年,新式工廠內之勞工估計只在100萬至250萬人之間。雖說兩種估計間之差別大,總而言之,較諸中國龐大之人口,其數仍不過水桶中之一滴。這國家未曾多元化的經濟可能提供的工作至為有限,尤其缺乏現代社會之不同部門。專業工作猶集中於通商口岸,通常由外人主持之市政府掌握。知識份子發現自己並非社會上之“不適分子”,很少人能心安理得為自己與任何現存社會經濟集團視為一體。因為缺乏出路,知識份子常有歸返以前社會習慣之趨勢。縱為新學制的大學生,不少仍持著日文士官僚型態。既為受有教育之精英,他們自認為昔日官僚集團之繼承人,應當有資格獲得同樣的安全與特權。這樣一來,五四事件超過了一場示威與抗議,它要各個人參與。如果這群年輕人覺得潛水艇夾肉麵包內的萵苣葉和蛋黃醬缺乏構造的嚴密性,因之無從發揮應變能力,他們無可推接,也無旁人可以責備,只能自己應聲而出解決問題。《中國大歷史》
中共把五四運動視為愛國反帝運動。五四事件無疑是有愛國的成分,但它的意義不是如此片面。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一方面上承傳統士人的「天下為己任」的意識,另一方面則是對自身困境的自覺和向政權提出抗爭。一班青年知識分子獨立於政權並向之提出反對,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推而論之,五四就是一場在傳統的精神和現代的個體自覺配合而成,加上愛國激素而產生出來的東西。
我們怎樣紀念五四呢?據報導
今日是「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灣仔金紫荊廣場早上舉行紀念升旗儀式。升旗禮於早上8時30分舉行,由內地十大少年合唱團和香港兒童合唱團組成的500人大型合唱團,在國際著名華人青年鋼琴家兼「五四青年大使」李雲迪與香港中樂團的伴奏下領唱國歌。同一時間,全港1800多所中小學及幼稚園共100多萬名學生在校內同步舉行升旗儀式,香港中文大學也在校內舉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結束後,56個民族的青少年代表與香港青少年學生代表一起宣讀「五四宣言」。活動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憲梓等。「香港五四青年節2007」活動旨在團結香港年輕一代弘揚「五四精神」,鼓勵青年人積極進取,為香港社會的穩定發展、祖國統一與民族振興做出貢獻。「五四」青年節活動還包括將於6日舉行的「香港青少年慶祝回歸10周年大巡遊」、「和諧新時代﹒青年大匯演」等。
一個容不了在天安門集會的政權加一班愛國與愛黨都分不清的人大,說要紀念五四,真是肉麻當有趣。如此紀念,忘記五四也罷。
五四又是否值得紀念呢?在我而言,相對於今天的首都,那時中國人能夠在北京公然反對政府的確是一種good old days。另外,當時中國人依稀能夠把政權與民族分開,是值得紀念的,特別是這種能力很快就夭折。不過,面對一邊口叫要科學要民主,一邊要完全打倒舊文化,如此反科學精神卻被包裝成「啟蒙」的運動,說要「紀念」是否引喻與失義呢?
2 comments:
"一個容不了在天安門集會的政權加一班愛國與愛黨都分不清的人大,說要紀念五四,真是肉麻當有趣。如此紀念,忘記五四也罷。"
寫得好 !! :)
中共, 對佢有利, 咪紀念囉; 冇 "數", 咪唔紀念, 仲禁囉.
但手法肉酸囉~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