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08, 2010

培訓

特區政府有一堆常用詞,例如咨詢、研究、理性、和諧等,無一不是乞人憎,但「深得吾心」者則非「培訓」莫熟。對於很多問題(特別教育問題,我留意多一點點),都會以此為解決辦法,就可以解決就業以至心靈上的問題。

為何要培訓?我的理解是有甚東西不懂、不熟習,於是去接受有關人士的教導和訓練,於是就懂了。換言之,培訓的前提是「我唔識做甚麼甚麼」;培訓能夠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懂了,並能正確實踐」。很明顯,世界上很多問題往往不是由於「不懂」某東西而引起,但政府卻以培訓作為解決大大小小問題的手段,我估原因一是他們係弱智,而且語言能力很低,卻又一腦子那回事,急於找人陪瞓,於是只好重覆與滿足本能需要有關的簡單詞語;二是他們肩膊有問題,呈A型,不能承擔重物。

例一:去年搞甚麼語文微調,中英以後科目,也可以讓學校決定中英文教學比例(我唔知現在是否如此),有人話這樣要預備中英文版本教材,好大鑊。個官即時的反應是「提供培訓」。就算未教過書,都知道這不是「我唔識做」的問題,而是工作量的問題。以前在私校教,我的同事教其他文理商諸科,都要準備中、英文筆記和考試卷,工程是非常大的。培訓?培甚麼訓?教授各科中英文詞語對照(這是比較大的困難,但只要花多少許時間熟習即可,犯不着培訓)?打字打快一點?練隱世氣功,可以七天不眠不休?

例二:早前看到龐永欣的文章指最近有高中教師話教新高中通識科感困難云云,困難包括經驗不足(新科目,當然無經驗)、學生知識和語文能力差異、教局在評核方面的問題等。教局的回應居然是「學界對新高中未適應是意料中事,不用擔心,並已給予學校額外資源推行新高中課程。」從龐的行文所見,「額外資源」可能尚未「到位」,更重要的是「局方又列舉數字,說已培訓了8800名通識老師,其中接受60小時以上培訓的有2700人(不過,從前說過基本的通 識師資培訓課程不應少於100小時),下學年還會繼續培訓超過5000至6000人。」又是一個以為「培訓」了,就解決一切問題(正確一點說:培訓了,「值」增了,一切問題都屬於執行者,於政策制訂者完係無關)。龐氏亦提出:「既然有這麼多的老師已經接受培訓,為甚麼學界還嚷著說人手不足和教學 困難呢?這是不是『培訓課程』有問題或成效不彰呢?這些所謂培訓,究竟教曉老師甚麼呢?」我更想說的是:這些課程,管它是個甚麼碩士課,充其量可以給學員一些基本原則或方法,和相關的學科知識,至於能否「正確實踐」呢?就另作別論,而這也是重點所在。問題亦在於教育本來就是一個重實踐的活動,而這是難以在甚麼100小時的所謂「培訓」中練出功架(很老實說,我讀過這類甚麼postgrad dip、postgrad cert,成績都幾ok,但實用嗎?學到些甚麼嗎?……相信我要更多慧根了。)政府的回應反映他們視教師的工作就如一個工廠工人,只是上一顆螺絲,裝同樣的組件,給一點培訓就完全無可能會出現問題,有問題都係工人的問題。然而,即便是一個工廠工人,也要給予足夠的時間、適當的工作環境,方能在「培訓」後熟能生巧。早前在《明報》有個教授通識科頗有心得的老師道出他們的「困境」

「教師有由學院及機構協助教育局編寫的教材示例、課程發展處安排的教師培訓等,支援非常充足。可是,為什麼仍有教師認為政府在資源分配方面可做更多? 「通識是新高中的必修科之一,其實應可如中文科一樣,有獨立名義的津貼資助,不過因為現在奉行的『一筆過撥款』政策,通識沒有獨立名義,影響資源的多寡。 而且,各校有自己的特殊環境,校內管理層怎樣分配,都有各自的決定。」為什麼通識教師希望獲得更多資源?「這牽涉通識科比較獨特的、探討議題的方向。例如用足球來探討『全球化』——這議題有趣,它有時是祝福,有時是詛咒。各科教師在授課前,都會為這議題蒐集資料;教育局示例不是沒有用處,坊間的通識教科書水平亦相當高,不過,要令學生提起興趣,都須經教師篩選和增補新材料。」如何篩選和增補材料以施教,恰是 教師的專業之一。發揮專業技能是需要時間的。通識科內容預計270 課時,看似充足,卻可能仍未包括陸運會、主題講座、書展參觀之類佔據課時的活動。「中學的生態就是這樣。結果,我們可能只有230課時。備課時間呢?不是每間學校都能安排備課節。」我們可以推想:轉型施教通識的教師,既要兼顧本科新舊學制,又要理解和掌握通識課程,構思議題、篩選教材…… 「以我校為例:定一道測驗議題,也要花4個教節。」沒安排備課節的教師,則要運用其他時間備課。」

有誰可培訓高官們解決這些問題?又或者有誰可培訓高官們,使之不再以培訓解決與培訓無關的問題?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樂遊

看見身邊的教師朋友都在吐血, 孩子的老師們都忙得常常犯錯, 更無法理會學生課堂以外的問題, 老師工作壓力繁重得要死, 孩子又得不到適當的教育, 家長們更是無所適從.
情況像進了死胡同!
還培訓什麼!

macy

梁巔巔 said...

最 Q 吹脹氣頂唔撚明係~

i. 郵局做賣 "士擔" 寄嘢都要中七程度, 玩吓手又仲要大學畢業.....

ii. 做家務都要培訓?!

iii. 管理員, 培訓啲乜?!

根本呢個 X 政府就借住培訓嚟畀人覺得佢哋有做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