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6, 2005

今年最佳新聞報道

港府平橙宣傳片被轟膚淺「世貿豈止買便宜貨那麼簡單」

【明報專訊】「香港買個橙比外國便宜」是特區政府早前的世貿宣傳片內容。代表各國政府來港談判的世貿專家從記者口中得悉有關內容,均批評廣告「膚淺」,他們說「世貿不只是買便宜東西那麼簡單」,有非洲代表指,祖國的橙便宜得很,1美元(約7.8港元)可買到100個,但只因為農民不能衝破外國入口限制,才要把靚橙賤賣。至於歐洲國家的代表則指,便宜食物可能是劣質食物,威脅本地安全及農民生計,他們寧可要貴貨。 香港政府為推廣世貿,邀請電視藝員如張可頤、郭晉安等拍攝宣傳片,指香港超市的鮮橙是全世界最便宜,香港可買到的手機款式最多最抵,並邀請市民支持世貿會議。 

廣告內容「非事實全部」 但真正參加世貿的各國代表,對這個推廣手法不表贊同。在世貿中屬「最不發達國家」(Least-developed Countries)的非洲坦桑尼亞的政府代表Francis Matambalya說﹕「我們自己種的橙好味又多汁,但因先進國家的關稅和限制,八成橙在田?腐爛不能出口,即使坦桑尼亞的橙很便宜,1美元買到100個,我們也不開心。若橙能出口,價格上升,國家收入才增加。」他指把世貿描述為「買平貨」是「膚淺的說法、並非事實的全部」。

至於較富有的歐洲代表亦不同意世貿是「買便宜東西那麼簡單」。愛爾蘭代表Patrick O Rourke說,愛爾蘭的橙是入口貨,賣1美元2個,但他質疑﹕「便宜的食物可能是不安全的食物,你們遇上禽流感,也不是希望買高質素的貴價雞嗎﹖」 稱便宜食物不環保不健康 Rourke批評,發展中國家以不環保、不健康的方法飼養動物及種植,因此可壓低售價。「我們的農民把乳牛養在山上,滿足了國家的環保、食物安全、衛生要求,價錢當然貴,但消費者只知道買便宜貨,政府補貼農民,真正受惠的是大自然。」他說,將世貿形容為「便宜貨品」的功臣「是膚淺的說法,只道出世貿一半事實」。 瑞典代表Daniel Blockert、非洲聿巴布韋代表Patricia Kasiamhuru亦批評,把世貿形容為「買便宜橙」,是太簡化、膚淺的說法。 

■坦桑尼亞代表﹕香橙不出國 農民不快樂 
■愛爾蘭代表﹕倘減補貼 農民少賺兩成

No comments: